![]() 商界时尚2013年8月刊 他在美国成功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他是留美学生创业者中最早一批的代表性人物。然而,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之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的安逸生活,选择回国创业。为的是给更多中国企业家提供投资、并购、整合等业务。如今,他创办的汉能投资已经成功服务了上百家企业,打造了几个中国之最的投资项目。 坐在我们面前的陈宏开始回望十几年前那个时间节点,那不仅是互联网的黄金期,也是全球风险投资业的癫狂时刻。 陈宏是留美学生创业者中最早一批的代表性人物。在1996年的时候,陈宏创办了一家叫做GRIC的公司,并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也是最早一批华人创立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主要业务是全球漫游服务,他做了一个漫游软件,这个软件适用于全球所有国家不同服务商的网络系统。陈宏还曾于2000和2001年度担任亚美制造商协会(AAMA)的主席。这家位于硅谷的协会是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致力于高科技研究及发展的机构,拥有超过1000个会员。与此同时,他也曾于2000-2003年担任「华源科学技术协会」的首任会长。华源科学技术协会是由硅谷最优秀的中国大陆出生的企业英才组成的高科技企业家协会,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最大的企业家俱乐部。那时,人人都在谈中国的崛起,华源的梦想就是使得硅谷和中国接轨。 陈宏那时虽然人在美国,又有自己的上市公司。但他在想,中国发展那么快,中国崛起了,要是没有他怎么办?他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我如果做一家投资银行和投资资金相结合的公司的话,在中国是有很大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能帮中国的很多企业家进行融资、并购、扩张等。」 于是,回国创业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弥漫开来。2003年初,陈宏卸掉GRIC公司的CEO之职,只保留董事长的职务,回到国内,要在摩根、高盛、花旗、美林、瑞银之外做一家中国人自己的投行。 为此,陈宏全力以赴创办新公司—汉能投资集团,总部设在北京。「汉能」意为「中国人能」。帮中国人融资,给美国人讲故事,成为陈宏毕生倾注的公益事业。 关注增长型的投资领域 陈宏回国创业,直接进入的是金融行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中国人对投资银行这个领域不太理解。「‘你拿走了我的钱帮我并购’,有些人觉得这不可信。」 针对此情况,陈宏专门设计了一套谈判和沟通的技巧,让团队来学习,为的是与客户沟通时较为容易地被对方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种专业的服务。陈宏认为,只有做出几个大的案子才可奠定汉能投资的基础,同时,今后与客户谈合作的时候也有据可依。 在投资领域,陈宏比较关注增长型的企业。「即使犯了错也能容。至少不用亏太多。」消费品是陈宏关注的行业之一,另外,互联网、新传媒行业,医疗服务行业也是他所关注的。 除了有眼力,能找到有潜力的企业,并有能力让人家接受你的资本之外,另一个方面就是找对企业的CEO。 陈宏认为,投资这个行业最大的魅力就是每一天与不同的有梦想的创业者人在一起交流经验,畅谈构想。 2004年,当初只值3200万人民币的框架传媒,通过汉能与合作伙伴的操作,不到一年卖了1.83亿美元。创造出单笔投资2年内93倍回报的投资经典,现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的教学库案例,并被清华、北大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广泛使用。 「我每次走进电梯看到框架传媒广告的时候,就会很兴奋。这是我们很多年前投的企业,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由衷地高兴」。 陈宏一直保持亲自和创业者交流的方式。他认为投资重要的是投人,要跟人打交道,对人的理解非常重要。他说就像男女相亲一样,是否来电很重要。在与人交流的时候,陈宏看重四点内容:第一,是不是聊得很顺,会不会还想再约;第二,执行力,看对方过去做的事是不是靠谱,是否坚持梦想往下做;第三,领导力,是不是能带领比较强的团队,而不是单打独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品。是不是拿了投资的钱,天天往自己腰包里装。 在2004年的时候,汉能投了一家视频企业。陈宏说,按照当时的市场评估,这应该是中国视频领域比较好的一个企业。可没过多久,这家公司不见了。经了解,主要是领导者和团队之间出现了问题。「团队成员互相打架,都觉得自己可以做CEO,最后就把公司给毁了。团队这样一闹,后续的资金我们也不敢投了。视频是个烧钱的行业,我一定要相信这个‘老大’,才敢投更多的钱。」 改变机制 获得更多机会 按照汉能之前的投资机制,必须是投委会里的三个人全部通过才能进行投资。在两年前的汉能内部大会上,有关京东商城的创投项目出现了分歧。 那时京东的市值在5000万美元左右,陈宏看好这个企业,属于支持方。但有一位在美国的同事则对电子商务心存忐忑,投了否定票。也由于当时正处于金融危机的尾声,大家都不愿意冒险,若要投京东则意味着不小的风险。最终,汉能选择放弃。机遇擦肩而过。半年后,京东作价已上涨10倍。这几乎是陈宏做创投以来最遗憾的一个典型案例,而此前汉能是京东商城的财务顾问。从此以后,陈宏改变了投票方式。采取多数票通过机制。 10年来,汉能的模式没有改变,就是一心一意地帮企业做并购、融资、投资。目前,汉能共投了20多个项目。 陈宏说,汉能已经做过几个中国之最。第一,整合框架传媒,现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的教学库案例,并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传媒行业并购。第二,是亚信和联创的合并,也是当时中国第一名和第二名IT公司的合并,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合并案例。 一般来讲,陈宏带领团队做上市公司并购有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在谈到相关公司的时候,取一个代号,整个谈判过程要求员工都必须用这个代号,因为涉及到上市公司,怕影响股价。第二是,要求员工不能买这些公司的股票。「万一你带的这家公司要卖了,员工还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卖的时候溢价50%稳赚。」 更乐于进行长线投资的陈宏,比较青睐互联网、TMT(新科技、新媒体、电信)、医疗药品、消费品、节能环保、文化教育等领域,他不惜花费较长的时间考察研究项目,一定是通过了实实在在的摸底以后再谈合作。 除此之外,随着汉能投资的不断壮大,以及经典案例的层出不穷,汉能在基金方面的扩张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我们有直接管理的基金,就是我们自己公司的人在管控。还有联合管理的基金,是跟人家共同管理的,我们是管理团队之一」。加在一起共有9亿美元左右,约合56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陈宏也尤其看重项目的品质,也乐于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创投项目增色添彩,比如红酒、高端旅游等,从项目上来看,陈宏是一个很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保守,并不意味着失去品质。 陈宏笑谈,身处投行领域,只有稳健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他更乐于实实在在去帮企业收获回报。 坚持梦想 稳健发展 陈宏说自己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只要认准的事,就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投资银行领域中,我要把汉能做到行业第一。只要想并购,至少就要想到汉能投资。」 他认为,中国的并购刚刚开始。主要原因是整个股票市场不好;再有就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做得很大了,例如阿里巴巴、百度、苏宁等。中国的大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会增多。「要竞争光靠自己内部团队去做已经不行了,怎么办呢?要去买别的公司,现在创业者越来越接受这种事实。在这种环境下,导致并购越来越多,这个市场对我们来讲很有机会。」 在投资过程中,陈宏一直秉承着「客户至上」的原则。矛盾永远会发生的,意见一致最重要。陈宏称自己担任的是一个指挥家的角色。指挥家的定义在于,文件谁来做,什么时候交。自己给予对方的永远是建议性的参考意见,最后拿定主意的还是企业家。 「做投行,每一次看到的机会都会不一样。就像打高尔夫,每一杆都不一样。下一杆是什么打法永远未知,但目的相同,都是要中。这就是做投行的乐趣所在。」 如今,陈宏除了参与重大的投资项目以外,工作重心主要在做行业的分析研究。主要是几个行业老大的发展。「我会关心百度想干吗,阿里巴巴想干吗,腾讯想干吗等等。我们会关心他们发展什么,或者想收购哪些公司。我们就去主动找这些公司,发掘案子。」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陈宏会在行业里找一些优秀的人才。无论是投资还是判断的能力都要具备。在汉能的基金团队里细分了很多项目组,有关注消费品的,有关注互联网的,有关注医疗领域等。 走到现在,陈宏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中国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品牌,并服务了很多企业,也看到了企业的良好成长。「培养出优秀的金融人才,服务于广大企业,这就是我在工作中对社会产生的回馈,并且我还将继续在愉快中创造财富。」 陈宏热爱他的工作,每天都保持全力以赴的状态。他的梦想就是把汉能打造一个中国公司做成全球化的投资盈利的公司。他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更多PE/VC、创业领域深度报道,关注ChinaVenture官方微信号:China-Venture】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3 Comsenz Inc.